跳到主要內容區

台灣及美國失智症患者之家庭照護-跨國性家庭照護量表發展及檢視

計劃名稱 : 台灣及美國失智症患者之家庭照護-跨國性家庭照護量表發展及檢視
計劃編號 : NSC93-2314-B-182-068; NSC94-2314-B-182-023; NSC95-2314-B-182-069; NSC96-2628-B-182-031-MY2
補助單位 : 國家科學委員會
擔任角色 : 計劃主持人
開始日期 : 2004/8/1
結束日期 : 2009/7/31

計劃摘要 :

     由於全球化及國際間的頻繁交流,使得健康照護者愈來愈容易接觸到來自不同種族、文化,甚至不同國家的病患家屬,因此,對健康照護者而言,瞭解跨國性家庭照護之議題是有其必要性的。此外,家庭照顧深受文化及國情之影響,跨國或跨文化之比較有助於對家庭照顧相關概念之釐清與瞭解。故本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發展跨國性家庭照護量表並檢視其模式中的概念,研究團隊包含台灣及美國之家庭照顧研究團隊。有別於一般跨國研究著重於將某一特色文化/國家所發展的概念,測試於另一個文化/國家,本研究中將測試之概念及其研究工具包含研究團隊先前在台灣及美國的質量性研究中發展而來的概念與工具。其中有些概念與研究工具由某一特一文化中發展而出,像是在美國研究中發展之照顧者的照顧回饋(caregiving rewards)及豐沃感(enrichment)概念與量表,而在台灣家庭照護現象的研究中則發現在競爭需求中的尋找平衡點(finding a balance point)的概念及測量工具。而有些概念,如角色緊張(role strain)、預期能力(predictability)及相依關係(mutuality)則是在台灣及美國變化中均出現的概念也有類似的量表。這些先前研究發現之相同及相異可以提供一個跨國比較的基礎,並同時擴展各文化中對家庭照顧現象之瞭解。本研究團隊在台灣及美國均曾對失智症家庭照護有深入之研究經驗並以互相分享及支援,故本研究將以失智症患者的家庭照顧為研究比較之對象。

     本研究計劃包含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著重於建立跨文化之相似性,包括建立相似的跨國相關概念及研究工具。在這個階段中,將藉由專家的觀點、文獻查證、及分別從兩個國家中的各十個家庭照顧者之質性資料中,發展出描述性概念架構,並將其資料進行Symmetric translation/back translation,藉由十位具雙語能力者審視,以建立語言相等性(language equivalence)之效度建立。在第二個階段,將由兩個不同國家中各30位的受試者,來檢視評量表(英語與國語版)工具量表之信效度及對改變之反應性(responsiveness),並運用生理指標包括總抗氧化壓力和免疫相關之IL6作為效度的檢定。在第三個階段,將更進一步地檢定由兩個文化中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架構。根據先前研究,家庭照顧過程是家庭照顧現象之主要互動概念,且可經由介入措施而產生改變,因此,本研究之著點將著重於家庭照顧過程。初步模式,我們假設照顧過程(family care process)的變項為家庭照顧情境(family care situation)影響家庭照顧結果(family care outcomes)的中介因子。我們將從個別文化中各先擇200名個案進行初步的檢定,並運用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的方式來修正模式,再將取另外200名個案做修正後模式之檢定。二個國家中的400位個案將每隔6個月共追蹤一年半,以比較現象的長期性變化。此研究將同時在台灣及美國收案,本計劃部分將負責台灣研究之進行,而研究團隊將包含台灣及美國之研究者,負責雙邊計劃之整合及協調。研究的結果將可作為跨國比較的參考,而未來將可擴展至不同國家,像是日本及泰國的比較;另外,也可作為未來針對家庭照顧者發展國際性合作相關措施之基礎。